新闻网讯(通讯员 明媛)5月21日和2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开幕。5月22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回顾了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报告了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中南大广大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的召开,积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收听收看相关新闻报道,并畅谈体会。
中南大师生对国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新进展倍感振奋,对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他们纷纷表示,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校党委书记栾永玉教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扶贫需扶智,扶贫必扶志。扶智、扶志主要靠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更要靠教育。教育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中发挥作用的特殊性在于持久性、根源性,教育事业在脱贫攻坚战中承担着义不容辞责任。高校要切实发挥独特优势,为脱贫攻坚战役的最终胜利注入“高校力量”。在思想认识上发力,提高政治站位。高校要强化使命担当意识,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落实责任上发力,加大督办力度。作为承担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任务的“国家队”,直属高校更要“响鼓重锤”,坚定信心,勇担重任,迎难而上,为啃下脱贫攻坚任务的“硬骨头”、接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凝心聚力。在精准施策上发力,突出扶贫成效。高校要结合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的专业、学科、人才优势,发挥智库作用,在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和第一线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教授: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严重下滑,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我国经济和社会民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如何发挥财政政策在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的重要作用备受关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并将今年赤字率上调至3.6%以上,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并全部转给地方。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利于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支持地方保民生、保运转;也为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对于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有积极意义。当下,中国债券市场对国债投资需求旺盛,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规模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消化,既有利于维护财经纪律,又有利于缓解疫情背景下的政府财政压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龚先庆教授:
万众瞩目之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开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伟大奋斗、新中国七十年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奇迹、疫情防控斗争的鲜活实践,充分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的无与伦比的生命力与显著优越性。我们要认清制度优势,坚持制度自信,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以改革的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走向不断成熟,不断坚持和巩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金融学院刘惠好教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扶贫工作中,高校大有可为。一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学科资源,帮扶对口高校补齐学科短板,推动当地高等教育上台阶。二要用足用好智库和校友资源,跨界整合资源,助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高校拥有一批跨学科的智库,引导各类智库针对脱贫攻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寻系统解决方案。三要瞄准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生产经营中的科技难题开展研究,将更多的科研课题写在贫困地区的田野上,让“接地气”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赋能。
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兼人事部副部长、法学院陈柏峰教授:
本次人大会议将要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此非基于香港《基本法》23条的香港“自行立法”,而是根据宪法和基本法赋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就香港的国家安全问题实施立法。去年发生的修例风波不但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侵蚀法治基石,而且突显出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巨大风险。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依照宪法和香港基本法,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具有极强现实针对性,也是确保“一国两制”的治本之策,有利于更有效防控国家安全风险,有利于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这将是“一国两制”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件大事,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邓爱民教授:
现在两会顺利开启,本身就是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显著标志,展现的是中国能力、中国信心、中国前景。当前世界经济还处于全球经济危机的调整期,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再叠加上全球疫情影响,给世界经济和我国的经济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同时,这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我相信,在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一定会守住“六保”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顺利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丁士军教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对当前脱贫攻坚形势的正确判断。经过前一阶段艰巨的工作,已经具备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条件。在当前疫情的形势下做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一是要千方百计稳就业保民生,特别是推出对外出务工劳动力在就业地稳定就业的具体措施,二是要针对剩余贫困人口,强化已经开展的扶贫举措的落实,无论是产业扶贫还是异地搬迁,政府应该推出保障措施确保这些工作今年能完成,三是要切实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通过具体对应的措施,让这部分人口能建立应对各种风险的韧性,四是必须协同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顺利开展,五是积极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机制,为相对贫困人口赋能和帮助他们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计资本。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何华研究员: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再次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从当前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来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正当其时。在国内统筹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医疗技术创新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促进医疗技术创新和保障全社会共享医疗创新成果之间达成平衡,也对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挑战。从国际层面看,随着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对现有国际科技创新格局和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较大冲击,知识产权正在成为国际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的焦点议题。中国要想直面美国打压,唯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在科技创新中迎难而上。
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尼加提·艾买提:
今年的两会在全国人民的期盼中终于召开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举行,体现了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也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信心和希望。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在思考自身的使命和担当,尽职尽责的将两会的精神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我们要引导青年学子在疫情防控这堂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堂中感知国家的伟大力量。面对疫情给就业、升学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当好青年学子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消除焦虑,树立信心,迎难而上。
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钟开炜:
当看到全体与会人员集体肃立、低头,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时,我深刻体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真挚情怀。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不久前,我曾经的扶贫支教地也顺利脱贫摘帽,当我听完总理这句话时,内心深知脱贫攻坚的成果来之不易。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定能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坚实一步。
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苏正民:
脱贫致富是我们大凉山几代人的梦想。5月,我的家乡四川省大凉山的悬崖村84户贫困户搬进县城新居。今年凉山将不落下一个人,全部实现脱贫任务,家乡的人民都在说“脱贫攻坚瓦吉瓦(非常好),党和政府卡莎莎(非常感谢)”。无数的青年选择了深入脱贫一线,中南大校友蒋富安就牺牲在了凉山脱贫岗位上。西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需要青年大学生,青春的我们,担当正当时!我们青年大学生要主动到西部去,到边疆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