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战“疫”(三十四)】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发挥法治专家治理优势 决策服务抗疫阻击战

发布者:刘莉萍发布时间:2020-03-03浏览次数:1953

  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倩)疫情暴发以来,身处疫情防控前沿的中南大师生万众一心,科学抗疫,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暨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以其独特的社会治理法治理论与实务水平,为国家和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工作献计献策,彰显出了中南大法学专家的使命担当。

在基地负责人徐汉明教授的率领下,基地专家和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开展科研攻关,围绕临床治疗方案、疾病确诊、消毒防疫、基层联防联控、野生动物保护、社会心理疏导、依法抗疫、重视民间中医的资源整合利用等问题,综合整理刊发咨询报告32期,其中被中央研究室、中政委基层局、教育部社科司、中国法学会、湖北省委办公厅、省人大、省政府、新华社内参、求是内参等部门采纳11篇。

基地以咨询报告为平台,围绕一线临床诊断、消毒防疫等工作共推出5期专报,其中新冠肺炎治疗建议被湖北省政府肖菊华副省长批示,纳入湖北省救治方案。积极介推相关专家意见服务于天津、重庆等8个省、市和省内14个市、州。此外,基地大力开展联合研究,加强同医院等临床机构的沟通交流,基地负责人徐汉明教授参与研究的新冠肺炎“四联疗法”方案,被湖北省科技厅批准立项。

徐汉明教授参与项目在省科技厅获批


基地承担湖北省委信息综合室下达课题,围绕“从法律层面规范防疫措施、如何修复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及武汉造成的受损形象、如何系统修复疫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撕裂和创伤”三个方向,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研究,并报送相关信息。所报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挥法治专家资源优势服务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决策》和《日本应对突发“疫情”的策略及启示》分别刊发在《每日要情》和《湖北今日重要信息》。

受中央政法委社会治理局委托,徐汉明教授、陈柏峰教授、姚莉教授开展《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研究》课题研究,及时回应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变化,并针对性提出由此引发的亟待解决问题的建言对策,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在依法抗疫完善法律体系政策研究方面,基地专报《出台<疫情防控公民守法指引>加强普法教育的建议》被湖北省政府常务副省长黄楚平批示,并在《法制日报》上发表;专报《在法治的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的几点建议》被中央研究室刊发。在《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为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决定(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姚莉教授充分发挥法学的专家优势,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围绕抗击疫情诸方面,为《决定(草案)》的起草建言献策,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围绕公共卫生安全应急若干问题,组织院系协调、校地协调、校校协调,对公共安全危机应对展开攻关。徐汉明教授、姚莉教授牵头组织校内一批优秀青年专家组成课题组,重点对《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应对若干问题》课题进行攻关,已形成了初期成果。由姚莉教授撰写的文章《公共卫生危机的科学治理》在《法制日报》法学院(2020年02月26日)刊发,姚莉教授建议从宏观政策、中观对策和微观举措三个层面来应对此次公共卫生危机。文章刊发后由学习强国收录,并被光明网、卫生法治前沿、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
  基地用有效而及时的智力成果支持着疫情防控决策,不仅收到了来自医院和地方政府等一线单位的感谢,也得到了中国法学会、中政委等部门的肯定,这将激励着基地和学校一同勠力同心,取得疫情“阻击战”的胜利。

基地收到的部分感谢信


附:基地《抗疫狙击专报》目录

 1.来自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报告(徐汉明 张倩)

 2.加拿大籍华人科学家徐耀先研制抗击疫情“五联治疗法”被同济医院临床应用(徐汉明、胡婷)

 3.恳请中央主管机关评估采纳加籍华人抗疫“五联治疗方案”(徐汉明、胡婷)

 4.介推湖北市州抗疫指挥部评估采纳加籍华人科学家“五联治疗方案”临床试验(徐汉明、胡婷)

 5.介推有关直辖市、省评估采纳加籍华人科学家抗疫“五联治疗方案”(徐汉明、胡婷)

 6.抗疫阻击战在基层社区仍有短板-以金色港湾社区为例(徐汉明、胡婷)

 7.加籍华人科学家徐耀先提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方法并建议对新型冠状病毒实施早发现和有针对性早治疗(徐汉明、胡婷)

 8.加籍华人科学家就新型冠状病毒气溶胶传播提出“农业无人机(Agricultural drone)低空喷雾消毒法”(徐汉明、谢陈)

 9.以整体性思维打赢“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阻击战(戚建刚)

 10.创建疫源野生动物管理制度的思考与建议(方世荣、杜钟浩)

 11.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保障法》立法构想—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阻击战为视角(董少平、李晓东)

 12.日本应对突发“疫情”的策略及启示(董少平、黄侃)

 13.关于建立“抗疫第二方阵—社会救助及心理服务方阵”的建议——以河南驻马店“三色”心理防护经验为参照(董少平、陈昱成)

 14.公安机关打好“新冠肺炎”疫期社会治安防控战的思考和建议(董少平、何宏斌、陈昱成)

 15.以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为契机推动我国社会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董少平、张阳)

 16.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林必恒)

 17.发挥法治专家治理优势 服务抗疫阻击战决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抗疫纪实(张倩)

 18.彰显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独特优势(叶强)

 19.新型冠状病毒形势下居民恐慌心理调查报告(徐映梅、  韩爱华)

 20.“隔病毒还是隔人心?”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泄露现状及公众态度调查报告(徐映梅、  韩爱华)

 21.禁止野生动物商业性人工繁殖的修法建议(钱叶芳)

 22.出台《疫情防控公民守法指引》加强普法教育的建议(方世荣、孙思雨、杜钟浩)

 23.关于引导全省大学生、研究生参与抗疫斗争的建议(方世荣)

 24.加快制定挖掘保护发挥民间中医参与抗疫相关政策—对民间中医志愿者参与抗疫医疗救治难题的反思与建议(徐汉明、曹永新)

 25.在法治的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的几点建议(秦前红)

 26.关于完善国家医疗物资战略储备制度的建议(高利红)

 27.以基于云平台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及自动化仓储设备建设应急物资保障库的建议(李建军、陈实)

 28.建议全面禁止捕杀和食用伴侣动物(钱叶芳)

 29.关于生物安全立法的几点建议(高利红)

 30.建议将动物类公益损害案件一并纳入公益诉讼受案范围(钱叶芳)

 31.关于完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徐汉明、叶强)

 32.推动《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尽快出台并修订完善《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意见(董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