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首开文澜教学大讲堂

发布者:马迪思发布时间:2019-05-31浏览次数:824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龚武季 邓澜洁)“高校教师要活出立体人生”,530日下午,留校任教已经33年的校长杨灿明教授以资深教师的身份,作客我校首期文澜教学大讲堂,与数百名教师交流如何当好一名大学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党委副书记王文贵为文澜教学大讲堂揭牌,副校长姚莉教授主持讲座。讲堂由人事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务部承办。



姚莉介绍,我校现有大量学术类讲座品牌,专门开设教学类的讲座活动尚属首次。文澜教学大讲堂是由杨灿明校长构思、提议以及指导一项长期性教师教学发展活动,传播、分享和引导教育教学思想,营造积极蓬勃、与时俱进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文化氛围,为我校人才培养提供充满活力的理论源泉和实践经验,引导、激励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研、教改的能力和水平,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教育质量。文澜教学大讲堂是我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一项创新性举措。以该讲堂为载体,教师队伍可以更加协同紧密地深入研究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以及怎样教等核心问题。  

杨灿明送给老师三句话:生命的高度在学术;生命的长度在学生;生命的宽度在学科。学术水平的高度决定着高校教师生命的高度。学术水平高度与思想境界密切相关。胸怀有多大,学问才能做多大,境界有多高,学问能做多高。回顾人类发展史,所有伟大的思想家和学术大师,像马克思、孔子都不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是有一种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大学老师做学术一定要实现“三求”,即“求真、求深、求新”,这都是做大学问必须掌握的方法;还要致力于立德、立言、立功。

作为社会人,人的社会生命取决于社会影响;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学术生命就是社会生命。学术生命的长度要靠学生,所以要培养人才、立德树人,才能像孔子一样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学生水平越高,他的老师活得越长,否则就是边际效益递减,一代不如一代。

对于高校老师而言,宽度代表广博。 高校教师要做到“宽口径,厚基础”。古今中外的老子、孔子、马克思、亚当.斯密都不能用如今的学科来界定他们的思想属于某个领域。即便是遗产税专家,也需要广博的知识和复杂的知识结构,必须研究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必须研究财产代际转移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这就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如果不横跨几个一级学科,不吸收各种相关知识,就无法研究好遗产税。创新需要灵感,思想来自于智慧的火花,火花来源于头脑中的多种交叉知识碰撞。人文社会科学老师要学点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学者要懂得人文社会科学,软知识和交叉知识就会发生作用,才能成为大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