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汉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揭牌

发布者:崔桢桢发布时间:2017-12-06浏览次数:617

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欣 朱巧玲)12月2日下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校友尹汉宁应经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之邀前来讲学。尹汉宁现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讲座在经济学院会议室举行,我校教授赵德馨、校长杨灿明、副校长邹进文、经济学院院长卢现祥、院党委书记武身汉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学院师生参加讲座,会议由副校长邹进文主持。

杨灿明代表学校对尹汉宁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感谢他作为校友对母校工作的大力支持,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对政治经济学学科的支持,期待尹汉宁教授为我校“中国经济发展学”工程做出更多的扶持与贡献。

杨灿明和尹汉宁共同为2017年7月批准成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揭牌。

揭牌仪式后,尹汉宁以“用史学精神研究经济学”为题开展讲座。他结合华为成功的例子,提出创新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并把我国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突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优势。尹汉宁重点讲述了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编写《政治经济学》教材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以及新民主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论战,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开始出现根本性问题,我国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迫在眉睫。最后,尹汉宁用史学精神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三大理论支柱:一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作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中心,作为经济学分析的出发点、切入点和落脚点;二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真正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三是用社会主义的理性市场经济制度安排超越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短缺性,超越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周期性波动和过剩经济。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偏重理论研究的经济学科,尹汉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解释了史学精神的含义及其在当代社会的研究价值,帮助师生更好地解读和理解史学精神对于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讲座结束后,尹汉宁与师生们展开交流,探讨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并对研究中心日后的发展提出建议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