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商研究》30年: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发布者:徐剑飞发布时间:2016-12-29浏览次数:2877

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诗苇 谭冰霖)12月26日上午,《法商研究》复刊30周年暨期刊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文治楼六楼会议室召开。校长杨灿明,文澜资深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席吴汉东,《法商研究》主编、校党委副书记齐文远,副校长姚莉,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龚俊,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报刊管理处处长阎富东,法学院院长徐涤宇,刑事司法学院院长胡向阳,湖北省社科期刊研究会会长张国强、秘书长肖利,学校社科院副院长汪锋、学报副主编陈敦贤以及《法商研究》历任主编和编辑部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法商研究》常务副主编温世扬主持。

齐文远在研讨会上致辞,他回顾了《法商研究》三十年来从“丑小鸭”变成法学期刊界颇有名望的“白天鹅”的发展轨迹,并对前辈和同仁的努力耕耘表示感谢。他就未来的发展愿景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坚持阵地,不要“见异思迁”;二是要团结协作,这既包括编辑部内部的团结,也包括要与校内学科的团结以及和校外法学界的交流合作;三要发展创新,从中国走向世界。

杨灿明在致辞中指出,《法商研究》近30年取得的成绩归结到一点就在于强烈的“质量意识”。为此,他希望《法商研究》继续把好质量关,把刊物质量放在第一位,并要求学校领导和各部门都要为刊物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吴汉东在会上就《法商研究》的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希望湖北省期刊主管部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二是建议《法商研究》给予中青年学者更多的机会,适当平衡自发率和学科建设的关系。  

姚莉表示,希望《法商研究》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问题。注意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的关系,处理好国外理论借鉴与中国国情的关系,处理好校内作者与校外作者的关系。

龚俊和阎富东在发言中均表示将为支持《法商研究》发展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并希望《法商研究》继续坚持办刊的问题导向。张国强认为,《法商研究》能够取得诸多成绩的关键在于四点:一是定位精准、方向正确;二是栏目设置合理、特色鲜明;三、是依托名家新秀,内容优质;四是内部管理规范,实行三审制和匿名同行评审。徐涤宇和胡向阳一致认为,《法商研究》既是我校法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又是对外交流的重要阵地,学院将大力支持《法商研究》的发展,同时希望《法商研究》在“以质取文”的基础上更多助力法学院中青年学者的成长。

《法商研究》历任主编在研讨会上发言。覃有土教授提出,《法商研究》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要坚持正确的政策方向和办刊宗旨,学校要高度重视,要保证资金支持,要舍得投入,同时搞好内部制度建设和人才建设。方世荣教授对刊物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培养新人,支持年轻人作者发稿;二是要注意反映国家课题的最新成果和观点,扩大影响力;三是要重视对外交往和沟通,不能闭门造车。萧伯符教授希望进一步提升编辑团队的整体待遇水平,并赋诗作结,表达对《法商研究》的美好祝愿。

在自由发言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陈敦贤认为,期刊可持续发展既要加强外部环境建设,也要重视提高编辑待遇, 壮大人才团队;《法商研究》原编辑汪再祥从刊物名称、批注、社科期刊评价指标三个方面比较了《法商研究》的改变;《法商研究》兼职编辑戚建刚认为《法商研究》要有危机意识,不要为“名”所惑,要坚持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抗压等五个“特别”精神;《法商研究》编辑部主任田国宝强调了“认真”精神,并对年轻编辑提出了殷切希望;《法商研究》原编辑、法学院副院长胡弘弘结合自己任职经历总结了法商人爱刊敬业、低调朴实的特点,提出开设新栏目,扩大受众,培育新的增长点;《法商研究》兼职编辑、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黄玉烨表示,只要还在法商工作一天,就会坚持尽全力,办好分管的知识产权学科;《法商研究》原编辑、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陈柏峰根据自己切身经历比较了编辑和作者视角的差异,认为编辑的宝贵经历为其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视角和能力锻炼。最后,《法商研究》专职编辑谭冰霖比较了2016年《法商研究》与《中外法学》《清华法学》《法学家》等刊物的影响因子情况,呼吁学院老师在符合学术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引用《法商研究》论文,获得大家赞同。会议由汪锋进行总结。他提出,《法商研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化、特色化和精准化,做好期刊外交,并注意结合国家的智库建设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