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代表团出席“第34届剑桥反经济犯罪国际论坛”

发布者:明媛发布时间:2016-09-12浏览次数:1803

新闻网讯(通讯员李丽珏95-911日,以“反经济犯罪-责任归属”为主题的第34届剑桥国际反经济犯罪论坛在英国剑桥大学耶稣学院举行,来自联合国、国际组织及90多个国家的法学家、法律界人士近千人以及由我校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对外经贸大学、武汉东湖学院、法制日报专家与学生组成的代表团一行出席论坛。代表团负责人、我校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教授做了《大数据时代惩治和预防网络金融犯罪的研究》的主题报告。


报告前,徐汉明教授做了一个简短致辞,他说,94日,是一个值得人们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以中国+新型发展国家、英国+欧盟、美国三股力量为代表的G20峰会如期召开,国际政治首脑们齐聚西子湖畔,提出了以“创新、共享、联动、包容”为主题,解读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而在欧洲文明摇篮的剑桥大学耶稣学院,90多个国家的法学界法律界的精英们汇聚一堂,应对经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经济犯罪迅猛增长的挑战,以“反经济犯罪-责任归属”为主题,解读Barry Rider(巴瑞•莱德)教授的研究团队有效预防和控制经济犯罪的“剑桥方案”,力图寻找控防经济犯罪的综合之策——“责任归属”。两者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互补性及机缘性。

Barry Rider(巴瑞•莱德)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协同创新,进行“高起点,宽领域,建机制,重实效”的研究,34届以来持续发力,形成了一批又一批重大成果,不仅促进了联合国、欧盟及新型发展国家经济犯罪控防体系建设,而且为中国经济犯罪控防,特别是反洗钱、反金融犯罪以及推动国际反贪体系构建与国际司法合作,都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具有很高的国际威望和影响力。

徐汉明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近些年来,中国法学界法律界以推进国际经济犯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国际、地区及典型国家控防经济犯罪的经验为鉴,以发展完善中国法律制度,有效控防经济犯罪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执法、司法、国际司法合作实践为依据,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于保障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展和完善全球经济犯罪治理体系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时代特征、控防特点的经济犯罪治理体系,提高了经济犯罪治理能力,为国际社会治理经济犯罪提供了“中国模式”、“中国经验”。

他坚信,本次论坛必将开拓经济犯罪控防研究的新视野,产生新的成果。


我校及有关院校派出的专家代表叶峰、梅夏英、周毅、马晓、张荣、李丽珏,博士(硕士)生代表王玉梅、申政、李智就“大数据时代网络金融控防”、“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现代化”、“操纵证券罪的控防”作了交流;天津、山东、广东、深圳等地检察院、律师与企业代表参加了论坛;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派专家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