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谢伟杰 薛薇)10月17日,我校将迎来第三届的校友返校日,届时将有众多校友从全国各地返回母校,齐聚一堂。在返校日当天,我校将举办五项活动,热情欢迎五湖四海的校友回家。活动包括:校友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上线;举行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教育发展基金会换届选举;举行第一届由党委宣传部、教育发展基金会、校友总会联合举办的“公道美品德行奖”颁奖典礼;举办校友工作专员培训会等。一个凝聚海内外30万校友的全天候“朋友圈”将初现雏形。
互联网+校友:让30万校友凝聚起来
校友信息管理系统正式推出,是此次返校日的一大亮点。
为了实现校友信息的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校友总会决定推出一个为广大校友展示母校发展动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学校校友总会、地方校友联谊会、学院同学会多方的能动作用,共同收集整理校友详细信息,促进校友间的教育、科研、文化等方面的协作与交流。
据校友工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后台管理系统、手机端APP、校友会网站。
后台管理系统是基于平台的校友信息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APP管理、捐赠管理、返校管理、卡片管理、邮件短信管理、统计分析等板块。
手机APP应用具有即时通讯、校友信息挖掘与维护、新闻订阅、校友互助与个性化服务等功能,主要包括个人信息、校友会新闻、联系人管理、群聊私聊、APP服务等板块。
校友会网站主要是信息发布的功能。
“之所以开发这个挖掘功能,是因为合并后我校的各类校友总数大概为30万人,但在我校数据库的仅有13万人左右,这和我校的历史原因有关。以往的校友信息都是到档案馆靠人手抄写后再整理成电子版放入校友数据库,这样的方法效率低下而且工作量巨大,很容易丢失数据和出错。而如今使用系统的挖掘功能,就可以把这个17万人左右的数据差逐渐弥补回来,以点带面地将信息汇总到学校的数据库中。”校友工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
校友总会+地方校友会、学院同学会:构建历久弥新的精神家园
校友工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校友总会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是以基础性、继承性和创新性为重点,不断拓展校友工作新领域、新途径、新办法,努力提高校友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水平,使校友工作更好地服务学校、服务校友。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一个中心、构建两个抓手、夯实三个基础、实现四个目标”。 坚持一个中心,就是坚持以服务为中心,服务校友、服务学校、服务社会,而这也是校友总会的工作宗旨,以服务来构建和谐的校友关系,助力校友、学校的共同发展。
构建两个抓手,即以地域为基础的“横向”地方校友联谊会和以专业为基础的“纵向”学院同学会,这是校友工作最有力的依托。截至目前,地方校友联谊会在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梯队发展、工作推进等方面都逐步走上正轨,日臻完善,正朝着“一个地方、一个品牌”的目标坚实迈进。学院同学会的工作也在稳步开展中。今后的工作,除进一步推动学院同学会的成立外,将着力于“地方品牌化”、“学院特色化”工作目标,推动校友工作两个抓手的各有侧重的协调发展,打造“点面结合、内外贯通、分工明确、重点突出”的全方位校友工作网络。 夯实三个基础,即工作机制基础、数据信息基础和服务渠道基础。工作机制方面在全面推动学院同学会成立的基础上,打造校内与校外、地方与学院的立体式、交互式校友工作网络,加强二者间的交流和互动,形成互帮互助、互补互联的工作机制。数据信息方面在启用校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加强校友数据库建设,为各项校友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服务渠道方面则着力构建一线校友关心渠道、行业校友引领渠道和校友反哺渠道。
实现四个目标。首先要在人心上更添凝聚力,吸引更多校友关心、关注校友总会的工作和母校的发展;其次,要在形象上更增影响力,加强宣传,使总会“以服务为宗旨”的形象深入人心;第三,在建设上更具推动力,加强校友工作的制度建设,加强总会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第四,要在品牌上更有竞争力,着力加强校友工作的品牌建设,形成数个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友工作品牌。
校友返校日活动举办两年多来,校友与母校联系更加密切。校长、校友总会会长杨灿明表示,随着校友工作不断加强,依托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和校友信息数据库的不断发展,相信越来越多的校友能够凝聚在母校周围,永葆“爱校”“荣校”热情。一个历久弥新的中南大精神家园将全天候向所有中南大人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