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陈 博 通讯员 肖力玮)“母校老师不顾高温天气,驱车几百里来看望我,我十分感动。感谢母校关心和牵挂。”5月23日上午,在洪湖市黄家口镇小学,正在这里支教的经济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马云,刚刚下课,见到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汪平、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武身汉等一行,噙着眼泪向母校表达由衷的感谢。前来看望他的还有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余小朋以及马云的大学辅导员俞凡老师等。
5月24日上午,几乎同样的场景在武汉市蔡甸区后官湖宜居新城马鞍村重现。2012届法学院法律史硕士毕业生章杰一毕业就在这里做大学生“村官”,见到汪平、余小朋和法学院组织员刘保平以及他的辅导员曹丽萍老师,十分感动。
毕业那年,老家在甘肃兰州的马云,曾经与一家知名企业签约,后来主动与单位毁约,报名参加“三支一扶”活动,被分配到洪湖市黄家口镇小学任教。与他同时到该校支教共有4个大学生,到2011年就只剩他一人坚持在离家千里之遥的这个乡镇小学奉献青春。住的是上世纪80年代简陋的老房子,吃的是黄色的井水。工作中,他钻研学习课堂管理、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等,现承担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他的事迹和精神在当地广为流传,学校校长张锋称赞他为乡村基础教育带来新的活力,深受学生、同事和家长的欢迎。
章杰在2012年全省大学生村官考试中以93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全省“状元”。任职期间,建立大学生村官群,为100多名同届“村官”提供交流平台。他经常在群里发布优秀村官事迹,鼓励村官坚守岗位,被称为“励志哥”,受到武汉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的肯定。工作中,他定期组织线下活动,包括党小组学习、参观学习等。在村里负责拆迁工作时,任劳任怨,善于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经常晚上入户与村民谈心,宣讲政策,以诚恳和实干顺利完成任务。
汪平、武身汉、余小朋、刘保平等充分肯定了马云、章杰在基层奉献的精神,鼓励他们在基层工作中增长才干,提高本领,更好服务社会。学校向他们发放了基层就业奖金,经济学院还向黄家口镇小学赠送价值数千元的图书。
2006年5月,我校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鼓励毕业生踊跃到西部、基层锻炼成才,除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北省有关政策外,学校首次设立专项奖励金,对到西部、基层就业以及参加国家和地方服务基层项目的毕业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加“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国家服务基层项目的毕业生按照其服务期,每人每年奖励人民币2000元;对参加 “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等地方服务基层项目的毕业生每人每年奖励1000元。对服务期满,原单位考核合格的毕业生,报考我校研究生的,可享受初试总分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具体规定为:单科、总分均达到国家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者,优先录取;单科达到学校专业复试分数线,总分未达到专业复试分数线者,总分加10分;总分达到学校专业复试分数线,单科未达到专业复试分数线者,单科破格降5分。
2008年5月,学校对上述实施意见进行了修订,新增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项目的毕业生实行定期跟踪回访制度,关心毕业生在基层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毕业生在基层成长成才。同时,学校除落实国家有关鼓励政策外,还决定每年各拿出2至3名硕士研究生单考指标分别招录选聘到村任职工作和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含“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服务期满、表现优秀、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已有一名资教生通过单考被录取为我校硕士研究生,并已毕业。
新的政策出台后,学校有关部门和学院每年都派人看望在基层服务的毕业生,多位校领导先后6次亲自带队奔赴贵州、湖北等地山区、农村看望资教生、大学生村官等,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等学院还驱车上千里,赴重庆等地看望,深深感动和鼓舞了毕业生,也得到毕业生所在单位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