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通讯员 刘进明) 日前,教育部公布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结果,我校共有9项成果获奖。这是我校十八年来再次斩获该奖项一等奖,同时也是我校首次斩获该奖项全部奖项等次和类型,实现了重大突破。本次获奖成果涵盖了经、法、管三大主干学科,进一步彰显了我校主干学科优势。
其中,杨灿明、孙群力合作的《中国各地区隐性经济的规模、原因和影响》获得论文奖一等奖;吴汉东、郭寿康、张勤、张建华、曹新明、胡开忠等主编的《知识产权制度变革与发展》获著作奖二等奖;刘茂林《宪法秩序作为中国宪法学范畴的证成及意义》获论文奖二等奖;张龙平、王泽霞、李璐、聂曼曼、张锦秀、王善平等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量质特征及审计战略调整研究》,获得了研究报告奖三等奖;许家林、蔡传里、朱廷辉、李朝芳、杨孙蕾、王昌锐的《会计理论发展通论(上、中、下册)》,获得了著作奖三等奖;陈玉萍、吴海涛、丁士军的《农业技术扩散与农户经济行为》获得了著作奖三等奖;邹进文的《近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来自留学生博士论文的考察》,获得论文奖三等奖;邓汉慧、徐永胜的《政府主导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获得论文奖三等奖;卢现祥的《寻找一种好制度——卢现祥制度分析随笔集》,获得成果普及奖。
评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教育部为表彰和奖励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自1995年以来已评选六届,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奖项。
按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全国高校共有830项成果获得本次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250项,三等奖518项,成果普及奖17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