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着力发展大文科、新文科、强文科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9-29浏览次数:2198

   

 

 

    新闻网讯(记者 陈博 实习生 徐剑飞)929日上午,学校在中原楼七楼会议室召开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大会。校长吴汉东、校党委副书记齐文远、副校长陈小君、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郭道扬、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方世荣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刘可风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成员,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各级学术委员会委员,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科研秘书、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研究生及本科生代表等。

 

    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郭道扬宣读了省教育厅、省教育基金会关于表彰2012年度“湖北名师”的决定。我校金融学院朱新蓉教授光荣入选2012年度“湖北名师”,吴汉东校长、郭道扬教授向朱新蓉教授献花颁奖。

   

 

 

    吴汉东作了题为《完善顶层设计,把握工作重点,构建长效机制,全力推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荣大发展》的讲话。讲话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二是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三是促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与重点。

 

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机遇与问题

 

    关于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吴汉东指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机遇,可以用四个前所未有来概括: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政策环境前所未有,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社会协同前所未有。在强调机遇的同时,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于我校这样一所人文社科类高校来说,对这种挑战的感受更加强烈:一是源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二是源自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挑战;三是源自高水平行业型高校的挑战;四是源自部分地方高校的挑战。

 

    吴汉东指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一是国际化“软肋”;二是学科发展不够协调;三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高影响力的学术大师、高显示度的标志性学术成果仍较少;四是科研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力度有待提高。对于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吴汉东分别从观念层面、战略层面、体制机制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大力发展“大文科、新文科、强文科”

 

    对于促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吴汉东提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基于学校创建“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在概念的内涵上是广义且适度延伸的,主要体现在“大”、“新”,“强”三个方面。通过有效整合学术资源、社会资源,不断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坚持走协同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学科交融、文理互动,着力开辟新的学术增长点,坚持走交叉融合的发展道路。

 

    吴汉东提出按照“大、新、强”的战略思路,我校的繁荣计划共涉及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六大领域、十几个项目,根据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层次。近期任务主要包括“文澜学者”系列人才工程、青年学术沙龙建设、文澜学院建设和学术平台建设计划。中期任务主要包括科研评价制度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走出去”国际交流计划。远期任务主要包括辅导员队伍建设工程、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和筹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为确保上述任务和项目落实到位,学校将通过强化绩效考核的方式,来推动形成促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长效机制。重点是强化三大机制:一是责任机制,二是评价机制,三是投入机制。

   

    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侯石安、金融学院副院长唐文进、法学院副院长麻昌华、会计学院院长张龙平、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曼、统计与数学学院副院长张虎、知识产权学院副主任胡开忠在大会上做了交流发言,介绍了各自学院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经验与体会。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处理好十大关系

    副校长刘可风对大会作了总结发言。他说这次会议不是单纯的科研、学术研究会议,而是一个综合发展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大会,各学院要认真研究、落实和繁荣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计划。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人文社科类大学,我校要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是义不容辞的。

 

    对于我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刘可风提出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一些关系:一是质量和数量的关系。我校现在要讲究科研数量,但不能仅仅追求数量,更要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二是前沿和实际的关系。科研要能“顶天”,研究的问题、方法、思路要有前沿性,科研也要能“立地”,要脚踏实地研究实际问题。三是国际化水平和本土化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有国际化水平,同时也要注意立足本土。四是科研和教学的关系。最好的教师就是教学和科研并重的老师,教学和科研不分轻重要齐头并进。五是主力和替补的关系。学校主力学科和非主力学科之间要做好协调发展的工作。六是冲锋和保障的关系。学校要分工明确,为冲锋科研的教师提供坚实的保障。七是集中和分权的关系。学校要给予各个学院更多的自主权。八是社会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关系。不仅要发展社会科学研究,也要结合我校社科研究的优势发展特色自然科学研究。九是长期目标和眼前目标的关系,要处理好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协调,努力达成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目标。十是成绩与不足的关系。不仅要看重成绩,更应该注重的是我们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上的不足和缺陷,找准问题发现不足做好检讨才能更好地实现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