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陈博 实习生 徐剑飞)“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已经占到学校师资总量的近60%。青年教师代表着学校的未来,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中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身上。改革创新要立足于让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9月27日,校党委书记张中华在学校第二次师资工作会议强调。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决定学校未来核心竞争力
2002年学校召开第一次师资工作会议以来,教师数量快速增长,实际引进教师578人,占全校专任教师总人数的44%。教师平均年龄为40.7岁,45岁以下教师占59.5%,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24.2%。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决定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校长吴汉东多次在学校不同场合要求全校要系统、全面优化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发展环境,帮扶和培养一批创新思维活跃、学术视野宽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
杨灿明副校长在题为《大力推进人才兴校 为实现向研究型大学成功转型提供坚强保障》的主题报告中提出,“必须从事关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关心和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成才。”学校要制定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健全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完善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制度、建构青年教师成长资助体系、开发青年教师海外研修项目、加强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待遇改善工作。通过系统化的政策引领,“让青年教师找准位置、明确目标、成长成才。”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篇幅:“如何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群体的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道德水平;如何维护青年教师的权益,改善生活和工作待遇;如何优化制度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等等,都需要我们从战略高度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文澜学者”人才计划向青年教师大幅度倾斜
本次师资工作会议提出,为加强高端人才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学校向“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社科类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建设步伐,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校拟实施“文澜学者”人才计划(亦称“511人才计划”),征求意见稿已经下发,不日将实施。
校长吴汉东说,“文澜学者”人才计划将作为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学术梯队建设重要载体,遴选支持一批引领学科发展方向、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的青年学术骨干,形成我校各学科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该计划提出,学校将投入近2000万元通过5年时间,以“985工程”、“211工程”和“协同创新计划”为平台,滚动遴选奖励资助5名文澜资深教授、10名文澜特聘教授、100名文澜青年学者。其中文澜青年学者资助总金额约为1500万元,占整个人才计划预算的2/3,受资助人数最多,是近年来学校对青年教师资助力度最大的一个项目。 组织人事部负责人介绍,青年教师受聘为文澜青年学者后,三年聘期内,除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校内津贴、福利待遇外,另享受文澜青年学者岗位津贴每年人民币5万元。受聘期间如申报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聘期内经申请可享受一次6个月的带薪学术休假或社会调查研究机会。
组织人事部负责人说,学校还将实施新进教师成长导师制。用人单位结合新进教师的专业兴趣和个性特征,在一段时期内为每位新进教师配备一对一的成长导师,量身定做个性化培养方案。成长导师要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凝炼研究方向,指导新进教师进行职业生涯科学规划。
事实上,在过去10年间,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倾注较多笔墨,用于海内外人才引进和培训的经费接近8000万,绝大多数为国内外应届博士。“十一五”以来,学校通过双百万工程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等项目,共派出海外进修、访学的教师140多人。学校具有海外留学与研修经历的人员由“十一五”的118人增加到293人。教务部举办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研究生院破格遴选讲师当硕导、副教授当博导等措施对青年教师成长均起到突出作用。
张中华书记不无动情地说,我们这一辈学者的成长都得益老一辈学者的培养,甚至是破格提携。我们也有责任培育青年英才。他在师资工作大会上发出呼吁:“要以开阔的胸襟和宽广的眼界培育青年英才。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既帮助支持,又敢于压担子;既遵循制度规范,又敢于破格起用年青拔尖人才,在全校营造鼓励年轻人成才、支持年轻人干事的氛围,青年教师也要尊重老教师、学习老教师,形成和谐互助、薪火相传、人才辈出的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