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学校工作计划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1-06浏览次数:42

2014-2015学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上学期末,学校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提交了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提出未来五年,要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高地计划”为抓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在国家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教育事业规模与结构、质量与特色、卓越与创新协调发展。“高地计划”即打造具有财经政法特色的人才培育高地、学科创新高地、名师汇集高地、新型智库高地、治理效能高地,各计划均分项明确了具体指标。今后五年,学校将按照任期目标,将指标逐项、逐年分解实施,努力实现各项事业目标。

2014—2015学年既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行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提交后的第一年,新学年的各项工作,即是我们任期目标的第一步任务分解,其开展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按期完成各项目标,直接影响着今后五年学校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本学期,我们要制订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并启动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形势逼人,责任重大,我们要抱持对学校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新学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抓好十项工作,扎实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完成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各项任务。

一、重点抓好十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以就业为导向的招生、培养联动机制

建立“能上能下、能增能减、能开能停”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的联动机制和及时反映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建立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年度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率硬挂钩,对社会需求不大、年度协议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减招、隔年招甚至停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对生源分布、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相关性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建立毕业生就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针对市场需求、环境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严格执行《研究生教育评价办法(试行)》

推动《研究生教育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工作,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主体完成2014年的自评,开展“以评促建”,通过自评,推动学校和学院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工作,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开展“以评促改”,发挥自评的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不断完善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队伍建设等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开展“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促进学校合理规划学科建设、科学调整学位授权点,形成研究生教育特色和优势。

(三)全面实施文澜人才工程

完成本年度文澜人才工程中“文澜资深教授”、“文澜特聘教授”和“文澜青年学者”三个层次的遴选和聘任工作,日常管理和考核制度化、规范化;依托学校社会科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整合文澜人才工程人选的学术资源,组建学术团队,开展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研究;紧扣学科建设需要,依托“文澜人才工程”平台,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在各单位的年度人才引进计划中明确“文澜特聘教授”、“文澜青年学者”等高层次人才的具体名额,由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给予支持和奖励;进一步丰富文澜人才工程内涵,出台“文澜教学名师”和“文澜创新团队”的奖助办法,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文澜人才工程奖助体系;加强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的沟通协调,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为文澜学者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加大文澜人才工程个人及群体的宣传力度,适时召开“文澜论坛”,扩大我校人才工程知名度,助推我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培育工作。

(四)构建完善学校各级学术委员会

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进行修订和完善,按照新的章程启动院、部、校三级学术委员会的改选工作;进一步明晰学术委员会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促进学术权力与党委权利、行政权力良性互动、有效制约,为学校稳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根据学校学科、专业构成情况,合理确定院、部、校三级学术委员会的委员名额,吸纳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保证学术委员会的组成具有广泛的学科代表性和公平性;根据教育部规程扩充院、部、校三级学术委员会的职能,明确学术委员会委员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常设机构,单独运行,处理学术委员会的日常事务;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如学风建设委员会、学生学术事务委员会,明确权利义务,为发挥学术委员会职能提供机构保障。

(五)统筹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推进分配制度改革,遵循公平、竞争、激励的原则,在保证教职工收入水平稳定增长的同时,不断优化薪酬结构,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制度,实现“限高、扩中、提低”的调控目标;根据学校财务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津补贴和劳务费等费用的发放和备案;修订《加(值)班补贴发放管理暂行规定》。

(六)全面落实后勤改革方案

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为核心,通过改革管理体制,转变运行机制,优化监管机制,建立“小机关、多实体”的后勤保障格局;逐步有序推进校内市场开放,引进社会优质资源,逐步实现学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做好财务交接工作,科学核定后勤服务型实体“拨改付”服务标准;完善对经营服务实体的监督考核机制,形成规范的责任目标体系,对服务型单位主要抓好管理责任目标的考评,对经营型单位主要抓好经济责任目标的考评。

(七)严格加强学校预算管理

以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监督为总抓手,充分发挥预算在学校经济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预算支出进度管理,加快项目执行进度,完成2014年预算执行工作;围绕学校工作中心和重点,保证学校办学各项所需,规范校内人员经费分配,通过科学细化,完成2015年预算的编制工作;加强学校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理顺预算和财务管理流程、权限,完善预算和财务制度体系;推进预算和财务信息化建设,优化支出报账手段,根治“报账难”现象;多管齐下提高学校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办学经济资源分配、使用和效益,探索各类办学成本核算和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学校预算和财务信息公开。

(八)着重加强效能和作风建设

转变工作作风,倡导“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理念,认真落实学校《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实施办法》,进一步面向学院、师生、群众转变作风,为学校事业发展服务;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提升机关行政效能,把履职能力、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执行力、师生满意度等指标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强化绩效管理;严格问责,全面推行治庸问责、治软罚懒,明确问责范围,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不作为、乱作为的,要坚决追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强化制度,重点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在执行上出重拳、动真格、见实效,以健全完善、切实管用的制度促进行政效能提高;强化效能监察机制建设,充分利用校园信息平台,实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对重点建设项目、民生工程等重大部署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察。

(九)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设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机构并完成人员配备,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功能,为完成审核评估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宣传与动员,以优良的校园环境和教学秩序,最佳的教学状态和学习氛围,迎接专家评估;根据2006年教育部评估中心对我校的评估结论和整改方案,认真研读梳理我校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评建、整改计划;相关单位依据《自评报告》和《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落实整改责任,并对现有材料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

(十)扎实推进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开展校内外广泛调研,组织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代表进行深入讨论,在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的领导下,扎实做好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深化学校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改革;对干部管理权限进行清理,在设定岗位标准及任职条件的前提下,探索下放科级干部调整及系、所中心负责人选配等职能;认真探索“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逐步建立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和分级经济责任制,下移管理重心,简政放权,实现两级预算、两级管理,做到事权和财权的统一,充分调动二级单位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共同参与的财务管理新局面,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二、扎实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学科建设。进一步落实2014年学科建设经费使用计划,加强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管理,做好2015年学科建设经费的调配方案和使用计划;进一步整合学校各种资源,促进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方式改革,做好“211工程”四期申报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工作。

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和湖北省各类人才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海外博士引进工作;继续完善与推行岗位管理、聘约管理、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管理和教辅队伍建设。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加大对精品科研成果的奖励和资助力度,出台对外文期刊新的认定标准;瞄准学术前沿,紧密契合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依托部部省共建等平台积极开展高端培训工作。

国际化办学。积极推动管理国际化重心下移,探索建立以学院为主体的国际交流机制,构建与国际化办学需求相符的管理体制机制;做好百万工程等教师公派出国访学进修工作和管理干部海外培训等工作;加强与国际接轨的英文授课体系建设,推进建设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的100门英文授课课程。

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制定校园文化新阵地建设整体方案,完善“掌上中南大”手机APP、微信平台等一批校园文化新媒体阵地;继续推进“校园文化艺术节”、“文澜小剧场”、“一院一品”、“一人一艺”等品牌文化活动;做好全国和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申报工作。

校园规划及综合治理。启动修订校园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南湖、首义两校区校园建设规划;进一步清理和完善校园土地资料,推动学校土地的移交和办证工作;全面完成两校区交通门禁建设工作,确保校园交通安全;启动校园三期安防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学校的校园秩序良好;根据判决结果,做好弘博诉讼案件的执行工作,当然,执行的难度很大,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也希望全校师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尽快解决这一难题。

民生建设。关心师生实际需求,大力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认真落实离退休人员政治、生活待遇,加大对老同志的关爱力度;推进青年教工周转房、学院综合楼、图书馆基础设施、首义和南湖两校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卡通升级改造项目,完成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的调研、设计、应用,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改进医疗服务水平。

党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深化为民务实的思想意识;继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整改与落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开展“一院一品”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两访两创”活动;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做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维护校园稳定工作,做好信访接待工作,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学代会(研代会)专门委员会的监督职能,加强执行和督办工作;深入推进统战、离退休工作和群团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