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学校工作计划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1-06浏览次数:32

2011-2012学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实施的起步之年,也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开局之年,更是内涵发展、提档进位的关键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果,抓住机遇,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新学年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庆祝清华建校百年讲话以及学校“十二五”规划等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围绕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按照“一主两优,七个更加注重”的思路,进一步凝智聚力,理清思路,强化内涵,深化改革,为加速我校引领、示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努力向一流大学迈进奠定坚实基础。

一、贯彻一条主线——学习并落实“十二五”规划精神

上学期末,学校教代会通过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学校加快转型,建设高水平、有特色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绘制了美好蓝图。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学校“十二五”规划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单位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贯穿新学年工作的一条主线。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广泛宣传动员,为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二是认真组织学习,吃透规划精神;三是结合实际,敢于创新,制定本单位的具体规划;四是落实目标考核,加强监督检查;五是适时调整,不断充实和完善。另外,配合学校“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各专项规划,要加快拟定并进一步优化。

二、推进两个优化——优化办学空间、优化发展环境

(一)优化办学空间,提高办学支撑能力

学校“十二五”规划中对首义、南湖两个校区建设提出不同的战略构想,优化办学空间是面对新一轮的竞争,实现这一构想的战略举措,是谋求特色、加快转型、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选择。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挖掘和利用空间资源,把空间优势迅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我们必须坚持整体规划、差异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听取广大师生和专家的意见,科学定位、有序开发。南湖校区要加快土地及地面建筑物回收,在“一中心、二轴线、四组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办学功能,更好的承担起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任务;首义校区按照学校“十二五”规划和“首义校区事业发展规划(待审)”的要求,加快开发力度,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建设资金募集渠道,力争有大的突破。

(二)优化发展环境,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发展环境是一个单位思想解放程度和管理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当前,南湖校区作为主校区,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学校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矛盾也开始从硬环境逐步向软环境转化。因此,改善和优化软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全校师生,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达成这样的共识:“软环境就是竞争力”,“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系学校发展”。一是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形成学校的人才优势;

二是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学术环境,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三是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政策制度环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四是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人文环境,增强学校的发展动力;五是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管理服务环境,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

三、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牵动整个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改革的基础上,通过质量工程,大力推进内涵建设,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创建本科教育质量品牌。同时,要重视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细节,避免出现“改革上粗放,教育上粗糙”的问题。

一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文澜学院的建设,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继续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加强检查和验收,并做好第二期新的各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卓越法律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健全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强化公共基础课的质量意识,不断探索提高质量的新路径;继续推进考核制度改革,建立更加科学的考评体系。

二是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按照“创新机制,学科交叉,开放办学,适应需求”的基本思路,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继续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根据教育部精神,建立更具激励功能的奖助体系,努力打造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在改革过程中,领会上级精神是前提,借鉴他校经验是辅助,结合我校实际是根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监督和反馈体系。

三是科学设置专业。从学校的发展战略考虑,认真解读“十二五规划”,按照符合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实际、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原则,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通盘考虑招生-培养-就业、学科相互支撑等各方面因素,把有限的资源用好,把该办的专业办好,突出特色,办出水平,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四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辅导员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四、更加注重提升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水平,努力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介入度和贡献力

我们要以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获批为契机,做好“社会科学与社会管理、社会发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落实“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革措施”等五项建设任务。创新平台建设要瞄准地方实际和学科建设,培养资助特色研究领域,为探索重大中长期研究领域打好坚实的基础,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使我校在国家与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深入实施科研创新工程,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强调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前沿,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加强课题申报与研究,为国家经济建设、法制建设,尤其为中部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逐步扩大社会服务的范围与影响力。同时,要整合全校资源,力争成功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进一步推动武汉市软科学研究基地申报。另外,要清理、整合校级研究基地,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研究、队伍培养的科研平台,并且从经费上给与支持和配套。

五、更加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两支队伍和谐共进

坚持人才强校,以建设一流教师和管理队伍为目标,以抓好领军人物、创新团队和青年英才的引进培养工作为重点,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模式创新为动力,统筹学校各类队伍的全面发展。

以“十二五”师资规划为契机,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富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抓好领军人物,要放眼省外一流大学和国外知名高校,依托国家、湖北省等各项人才计划,加大引进力度,从平台建设、组建团队、科研条件等方面提供支持,使他们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中尽快发挥领军作用。同时要着眼于承担国家和区域重大项目,以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大力推进“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建设。另外要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

    加强管理干部学习、培训的机制建设,推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学校改革发展添砖加瓦、保驾护航。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各单位都要在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执行力,积极探索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坚持“唯贤是举、唯能是用”的人才选用理念,以公开招聘和竞争择优为导向选拔人才,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导向配置人才资源,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评价人才,以尊重劳动和鼓励创新为导向激励人才,努力形成人才汇集、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重视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

在新一轮人事聘任中,按照“新聘期、新举措、新要求”的思路,改革岗位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全面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完善聘期管理办法,加强分类管理和考核;健全人事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交流中心的作用;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适合本校校情和有利于教职工全面发展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及薪酬制度。

六、更加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中南大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大学的灵魂,是学校软实力的精神源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进一步凝练学校的精神和特色,弘扬优良校风和学风,并结合时代要求推进文化创新,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和人文环境建设,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努力使中南大精神和传统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共同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特别要做好学校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起草与实施工作,着眼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推进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学术文化和环境文化等建设,推出一批文化精品,为学校的发展与转型打造底蕴浓厚的人文环境。另外,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构建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七、更加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增强师生的国际化意识,营造多元化的国际教育环境。不断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增强前瞻性和主动性,走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开放式办学道路。新学年,要以中韩本科教育项目获批为契机,以中韩国际教育学院大楼为平台,进一步深化合作,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稳妥地开发留学生市场。充分调动学院积极性,强化教授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整体水平。积极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学者交流、学生互换。加大公派留学的工作力度,高质量的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创造更好条件,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开展合作研究。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弘扬中华文化,吸引优秀生源,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加大学位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力度。

八、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激发学校发展活力

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管理机制,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工作,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更加科学的决策机制,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责任意识,加大监督考核的力度。如:在校园建设维修方面,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既要保证程序的规范性,也要保证效率;在招投标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招投标、采购指导以及工作流程,探索“阳光采购”和“科学采购”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二是加强民主管理,注重机制建设。新学年要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工作,拓宽交流渠道,充分发挥教代会、学术委员会等组织在民主管理、决策咨询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结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改革,积极探索“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逐步建立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和分级经济责任制,下移管理重心,简政放权,实现两级预算、两级管理,做到事权和财权的统一,充分调动二级单位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共同参与的财务管理新局面,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另外,要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建立财务绩效评价制度,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积极筹措资金,化债减负;同时为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四是创新资产管理思路,推动经营性资产管理。新学年,相关单位要加强对学校委托经营资产的管理,重点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出贡献。另外,要切实发挥周转房的周转功能,坚决清理整顿周转房转租、转借行为,保障新进教工和经济困难教工的合理权益;强化周转房租赁合同管理;积极与湖北省房改办协调,加快推进学校房改房办证工作;积极为教工办理住房货币化补贴支取等工作。

五是坚持依法治校,强化管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把安全稳定作为校园和谐的重要前提,把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认真落实校园安全和稳定工作责任制。

另外,要提升服务支撑体系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图书文献、网络信息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校园综合治理委员会的作用,整治和优化校园环境;深化后勤改革,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理顺甲乙方管理机制,探索和建立适宜校情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九、更加注重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继续做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认真抓好创先争优活动的党员和支部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工作,将创先争优活动的考核纳入单位和个人的年度考核工作中。结合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要求,做好第三次党代会筹备工作。以党务系统向二级单位开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并通过流程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

将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能力素质的提高,作为加强党的建设,保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强化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以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特别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觉悟和理论修养;二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水平;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宗旨观念,进一步密切联系基层和师生员工;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根据中央纪委要求和教育部年度工作部署,积极学习宣传《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直属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十不准”》等规定,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不断完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